【復康治療】心臟復康降低心肌梗塞復發及死亡率 「復康學堂」年內推出助患者投入恆常治療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3/03/05 17:19

最後更新: 2023/03/06 13:35

分享:

分享:

香港復康會社區復康網絡聯同病友組織「關心您的心」辦「菲躍心臟復康學堂」。(左一)關心您的心主席梅卓能先生。 (左二)復康會社區復康網絡社工梁昕希。(左三)心臟科專科黃志遠醫生。(右三)心臟科專科李耿淵醫生。(右二)ACS患者李先生。(右一)ACS患者孫先生。(陳靜儀攝)

現時,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症(ACS)患者完成「通波仔」手術後,平均只有2成人參加復康課程,當中年輕在職康復者參與復康的比率最低,情況不理想。心臟科專科醫生均表示,心臟復康有助降低復發率及死亡率,故期望康復者日後積極參與恆常心臟復康課程,並嚴控「三高」因素,如膽固醇水平,降低復發機會。香港復康會社區復康網絡與關心您的心,亦將協辦 「菲躍心臟復康學堂」,協助在職康復者了解心臟復康的重要性,並推動心臟復康療程參與率。

最新影片推介

點擊圖片放大
+5
+4

ACS即是急性冠心病,因冠狀動脈栓塞,導致心肌供血不足,引發突發性胸痛、急性心肌梗塞或不穩定心絞痛。心臟科專科李耿淵醫生指,ACS患者每年的死亡率為12%,全球每年有180萬人因患有ACS而死亡,於2021年,本港亦有1417人死於急性心肌梗塞,新冠疫情下,發病率亦較疫前高出3倍。但他指,現今醫療科技提升,不少醫院提供24小時「通波仔」手術,提高病人存活率,只要嚴格控制「三高」因素,做到戒煙及控制糖尿及膽固醇維持極低水平,並配合心臟復康療程,有助減低復發率。

心臟科專科黄志遠醫生指,本港心臟復康參與率偏低,大部分人對病症缺乏認知,只有1至2成患者出院後會繼續進行復康治療,即平均5名病人只有1名參與復康。他又提到,當中上班族的參與率最低,原於難以安排時間及請假,並指年輕康復者較客易忽視問題,不再感到疼痛,便誤以為自己已經完全康復。

黄志遠表示,康復者治療後參與心臟復康,有助降低復發機會,亦可提升患者生活質素。他引用數據指,患者進行復康治療有助降低再次患有心肌梗塞的機會逾 37%,亦可降低死亡率逾2至3成。他續指,每位患者心臟肌肉的受損程度都不同,康復進度亦不同,但復康中心配備各種配套及人手,如有醫生、護士、藥劑師等互相配合,評估患者心臟進程,幫助患者進行復康治療。

「通波仔」手術後 患者積極參與復康治療後得到改善

患者李先生表示,他積極參與復康治療,透過控制飲食及運動訓練,心臟功能現已恢復病發前狀態,甚至早前更參加了馬拉松半馬及30公里單車賽。

患者孫先生亦指,透過心臟復康,他學習到心臟健康知識及改善飲食的方法,如控制膽固醇水平,配合適當的運動,身體狀況得到改善,故鼓勵康復者積極參加復康,學習改善生活習慣的知識。

香港復康會社區復康網絡及關心您的心 協辦 「菲躍心臟復康學堂」

復康會社工梁昕希指,65歲以下的年輕心臟病康復者參與復康治療的比率低,因此復康會計劃於2023至2025年舉辦復康學堂,籌辦8個不同類型的活動或課程,包括生活技能、運動、理財及興趣4大方面,並安排於平日晚上約8至10時或周末舉行,方便康復者下班後參與。他亦表示,課程彈性,每季只有1堂,期望吸納10至30個康復者,以及作為橋樑幫助他們投入恆常復康治療,了解到心臟復康的重要性。

關心您的心主席梅卓能補充,5月將會推出首個課程,主題為家居水渠維修,透過教授渠道維修及保養技能,帶出手術後心臟及血管同樣需要保養的訊息。李耿淵亦指活動很有意思,形容醫生為「水渠佬」,並稱「幫助病人通血管,就像通水喉一樣」。

HKET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:https://bit.ly/3cNFwr7

hket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。立即下載:https://bit.ly/34FTtW9 

記者:梁凱婷